-
兩岸ECFA中斷無所謂?真的嗎?
在連續“斷交”兩國后,蔡英文的“國安會”為防選情不穩,以公開專案報告的方式打預防針,指大陸將采取若干手段影響大選,在所謂“窒息性經濟施壓”的措施里最引人矚目的是——大陸可能在選前威脅終止ECFA。[全文]
-
美國活在過去、中國活在未來,島內民眾還看不懂?
鄙視移民并拒收難民的特朗普大談人權毫無說服力,從宗教自由角度拐彎抹角地切入或許貼合其形象,但怎么看都不協調。在宗教自由會議隔天,“特朗普教義”將貿易與香港、宗教掛勾,企圖以話語權威逼中國就范,但這只是再次凸顯特朗普的虛張聲勢。而所有嘴炮不過是挽救選情頹勢,出口轉內銷。[全文]
-
一日三爆,臺灣選情重開機
所羅門棄臺,郭臺銘棄選,呂秀蓮參選,一日三爆,臺灣民眾茶余飯后的談資真豐富。呂秀蓮與喜樂島能否整合這股內部反蔡的力量,一般不看好,但在選舉議題上的殺傷力卻不容小覷。假學歷疑云就是一例,這種類型的攻擊,正好是藍營最不擅長的。[全文]
-
郭臺銘退黨,“小甜甜”怎么變“牛夫人”了?
所有出走的大咖們都是“帶團脫黨”,創黨一開始也都屬有共同理念之組織,即便如此,最后尚且破沫化,郭臺銘單槍匹馬,無協議硬脫黨,所恃為何?次次脫黨分裂歷史的共同特征,就是出走大咖高估了自己的號召力,而在選舉現實上又不得不與國民黨合作,最后自我萎縮。[全文]
-
黃之鋒,這次來臺涼涼了吧?
黃之鋒已經算在臺灣名氣最響亮的香港反對運動領袖,隔海為香港吆喝得很起勁的藍綠大咖們若真支持港人爭民主,與之同框才合情合理不是嗎?怎么香港民主“真身”來訪,同框層級這么低?而那些大聲跟唱“撐香港”的覺青們,怎么也沒搞個盛大的歡迎活動去接機呢?[全文]
-
什么才是臺灣真正的危機
中美對抗,全球經濟面臨下滑風險,各相關經濟體都在想辦法從危機中找轉機,港臺卻在真正的危機面前拼自由民主的“價值尖叫”,殊不知維系這些價值的經濟基礎正在流失。[全文]
-
蔡英文能“人道”多少香港“難民”?
從政治操作的角度看,既然是個案處理,也就可以推論,尋常香港示威群眾是不太可能被蔡英文“人道”的,綠營琢磨的應是,只有能為蔡英文選舉助攻的“港獨名流”,才有“人道價值”。華人皆知民進黨乃“雙標黨”,人道邏輯與眾不同也不會驚訝。[全文]
-
臺灣人給香港人的一封信
想要西式自由民主?請別來臺灣,懷念被殖民的感覺?請移居英國,表面同情你們的英國人會接受嗎?也不必多,十萬人就好,英國絕不肯收香港難民,即便是大量的經濟移民。他們若接納了你們,還干嘛脫歐呢?[全文]
-
柯文哲組黨,時代力量崩裂,綠營鬼門開
大陸網民形容柯文哲是“攪屎棍”,不能再貼切。臺民黨一出,綠營鬼門開,時代力量黨崩裂,民進黨頭大。即便郭柯“半合不合”,只要不是壁壘分明,柯文哲都能保證挖出一大塊綠營選民大餅。至于藍營選情是否受影響,端視郭董“與柯的距離”如何拿捏,利與害很難說。[全文]
-
“國安局”走私9800條香煙!蔡英文這次怎么斷腕?
這是迄今桃園機場最大的私煙破獲案,夾帶私煙的整整五個航空貨柜,偽裝成專機上的卸載貨物,加入“總統”車隊走免檢查的“國賓”通道,卻被調查局攔下檢查。順帶一提,主嫌官員的名字叫做吳宗憲,我忍不住笑了。[全文]
-
靠韓粉贏了郭臺銘,能贏蔡英文嗎?
“黑韓產業鏈”只會讓支持者更團結,對韓國瑜鞏固鐵粉有利,真正對韓不利的是吹捧他過頭的“毀韓產業鏈”,這個產業鏈的高度排外,使挺韓意志不堅的選民迅速漂離。年輕人最喜歡反主流,反吹捧,他們這幾個月的大批出走,就是韓國瑜的大警訊。[全文]
-
安倍說要堅決捍衛自由貿易——除了韓國
直接受到沖擊的韓國大廠是三星、LG與SG,據悉,這些韓廠的備料可能均不足支應90天,遭此橫逆,待韓廠庫存用盡,也只能停止生產。臺灣財經媒體很快地作出反應,列出日韓爭端下可能受惠于轉單效應的臺廠。[全文]
-
東盟不會像臺灣這么“乖順”
從美國觀點看,東南亞諸國的忠誠度不甚可靠,但還好,手里有“臺灣牌”。對于軍購,臺灣是“求購”,對于美國掌握的網絡安全,臺灣是“求合作”。美國企圖更深地涉入東盟各國內政,就像他們在臺灣地區做的那樣。不過很難得逞,東亞只有一個蔡英文愿意掏心挖肺。[全文]
-
蔡英文靠作弊勝出,藍營應該意識到些什么
蔡英文陣營有沒有作弊?當然有,因為這數字與一般民調有不小落差,其真實參考度極低。蔡若真有那么高的支持度,局勢不會這么亂。而若在蔡陣營無所不用其極,甚至球員兼裁判的比賽里還得不到這種結果,那才是新聞。[全文]
-
臺積電挺華為,首先是挺理智
臺積電對華為的貢獻是高端技術,華為對臺積電的貢獻是“勇于嘗試高端技術”,魚幫水,水幫魚。對一個專注于技術提升的廠商而言,勇于下單買新技術的客戶,無疑是最暖心的客戶。一向堅持“臺灣制造”的臺積電,可以選擇在南京設廠,為什么不響應“美國制造”?[全文]
-
特朗普嘴上說談判不急,卻讓農業部組團來臺“塞貨”
去年6月,蔡英文已派出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赴美參加“選擇美國”表忠,9月,又有黃豆業者組團赴美采購,并超購30%黃豆。今年美國農業部組團到已經“買好買滿”的臺灣繼續塞貨,怎能說特朗普不急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