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對話巴鐵高官:世上只有一條“絲綢之路”,美國版已失敗
近期,巴基斯坦周邊地緣政治形勢趨向復雜,印度單方面改變了克什米爾現狀、阿富汗反恐形勢有所反復、伊朗與美國關系也陷于緊張;另外,巴方還因國內經濟問題接受了IMF救助。中巴傳統友誼和“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全文]
-
中歐都不想再發生戰爭,而美國不一樣
早在歐洲人發現非洲之前很長時間,中國就已經發現了非洲,但中國并未在此殖民或是掠奪資源,而是與非洲通商。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們無法扮演中國的老師。因為歐洲和日本都曾經對中國做出過可怕的事情。[全文]
-
自由主義陷入困境,中國開出新藥方
國際政治是否要退回到現實國際政治的叢林狀態?特朗普是一個具有高度現實主義特征的政治家,但是特朗普國際戰略的困境,恰恰也體現了現實主義理論在處理21世紀的復雜性上的困境。[全文]
-
即使中美將長期對抗,我們也絕對不要學蘇聯華約
目前中國的“一帶一路”框架分成十大板塊,東南亞板塊、南亞板塊、中亞板塊等,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沒有,就是北美洲。如果“一帶一路”做成了,美國就被排斥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之外,這不是我們排斥美國,是美國自己排斥自己。[全文]
-
“大一統”能為當代中國的國際戰略提供多少啟發?
宗教在近代史上承擔著為民族國家形成與殖民擴張背書的任務。如果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類似于基督教在西方歷史上的地位,那么廖平運用儒學典籍中的名詞與概念來構想全球秩序,其意義就在于彰顯了儒學在這一時代變局下仍有話語權與解釋權。[全文]
-
明朝掌控陸上絲綢之路兩百多年,憑什么?
明朝對絲綢之路的管控能力自然也就明顯強化。特別是面對北方元朝殘余勢力因不甘心失敗而造成的長期壓力,明朝必須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控制陸路絲綢之路,以分化蒙古與西域諸政治體的關系,使其難以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明朝。[全文]
-
你是中國人我是印度人,但有誰會說“我是亞洲人”?
我出生在印度,父母現在還跟我說,他們有多么不喜歡殖民主義。一些國家或西方媒體稱“一帶一路”是新殖民主義,這是他們的宣傳口徑,但我支持“一帶一路”。只是,我想讓各位知道,有30億人還保留著冷戰和殖民時代記憶,他們在這方面是非常敏感的。[全文]
-
玻璃是從歐洲傳入中國的?人家是正經國貨好不好
很多人誤以為,直到近代,玻璃才由歐洲傳入,從那一刻起中國人才見識到這種亮晶晶的人工制品。早在春秋末年、戰國初期,中國本土的玻璃制造工藝就開始于地中海和中亞傳入的玻璃交相輝映。兩千五百年時光中,所有亞洲文明共奏了一曲宏大的“玻璃史詩”。[全文]
-
嫁到中國后,才發現中國豆制品如此豐富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俄羅斯人,但是我現在并不長期住在俄羅斯,因為我嫁到了中國。如果非要我們俄羅斯人選一個非俄羅斯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一,那么我相信大家更喜歡中國這種做實事的國家,而不喜歡美國這種天天制裁這個制裁那個的國家。[全文]
-
歐洲反思自身角色時,了解下中國詞語“危機”的辯證性
亞歐版塊占據了全球36%的面積,70%的人口。亞洲和歐洲國家能否更加緊密地進行合作?雙方能否建立起一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最為基本的原則?能否一起去承擔新的全球領導人的角色?我個人對此相當樂觀,也抱有很大的希望。亞洲和歐洲將會攜手共進,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全文]
-
吉布提總統:“美法日印都能來,為什么中國人不能?”
兩年前中國駐吉布提基地還不能叫基地,兩字太敏感。我問吉布提總統蓋萊,都說我們搞擴張,軍艦都開過來了,還建基地,你也這么認為嗎?他說:“美國人、法國人來了,沙特人也想來;日本來了,印度也想來;為什么中國不能來?”所以,就是我們想得太復雜了。[全文]
-
作為“基建狂魔”的一員,我們怎么把標準推到海外
在對接國際項目的時候,效率優勢、成本優勢能帶來信任的轉移。包括我們之前做的巴拿馬的項目,我們和當地可以達成的一種共識是,作為一家中國企業,我們可以在國內預先定制好產品。以前很多情況是客戶只在中國買材料,到項目現場去完成進一步的制造和深加工。[全文]
-
從華為的遭遇,就能看出歐美對華差異
盡管美歐看似都對中國的戰略雄心表示懷疑,但習主席不久前對歐洲的訪問足以讓人看清美歐的對華政策存在根本性差異。美國企圖將北約改造成反華聯盟,而歐洲與中國的共識多于分歧。[全文]
-
歐洲曾懷疑中國復興,現在自己復興反要靠“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被確定為中國下一階段國際關系的核心戰略,中國完全可利用自己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豐富經驗、雄厚的金融和人力資本儲備,為沿線國家的和諧關系帶去巨大希望,給歐洲復興提供前景。[全文]
-
“我們擔憂一帶一路的透明度問題”“只有局外人才這么想”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一帶一路’的透明度不夠高,我們不太清楚‘一帶一路’意味著什么,中國政府的目標到底是什么。中國政府謀求的是經濟利益嗎?還是只是想做一些善事?”古巴駐華大使:“所謂的透明原則,只有身處‘一帶一路’外部的人才會談論,真正和中國打交道的這些國家并不會抱怨透明性。”[全文]
-
歐盟對“一帶一路”警惕?沒有的事
歐盟對“一帶一路”倡議基本上抱持的是一種合作的態度,而且所有歐盟成員國在歐洲理事會上都對這一態度沒有異議。所以說歐盟并未因“一帶一路”發生分裂,實際上大家就“一帶一路”問題上應采取怎樣的最高原則是有共識的。[全文]
-
安倍處理中日關系,真可以不看美國臉色?
世界上對美國唯命是從的國家首屬日本。如2019年“一帶一路”峰會召開,美國派出的代表團顯然在規格上不如兩年前高,日本對此當然心知肚明,因此也不能更多地表示對“一帶一路”的熱情——再大的經濟利益也不能和政治正確做比較。[全文]
-
我們把對“一帶一路”的各種“酸溜溜”,都當作善意的勸告
一開始美國對“一帶一路”不太重視,因為他們覺得成功幾率很小,后來發現不對就開始暗中觀察,現在重視之后開始有一點緊張了,就有了這一串酸溜溜的語言。我們知道他的動機很復雜,但還是當作善意的勸告。只要有內在的合理性我們就堅持去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全文]
-
“一帶一路”重構世界經濟,無問西東,不分南北
我去年在尼日利亞調研的時候,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的主任陪我去見他們執政黨和在野黨的政要。不用我講,他給他們的領導講“一帶一路”是什么,講得比我們還到位。[全文]
-
一帶一路為什么受歡迎?那個自詡的“國際社會”其實心里是明白的
默克爾:中國已經崛起了,我們西方要正視這個事實,要在國際治理中,在國際制度安排中,比方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中,讓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但這方面我們走得太慢了,中國人就決定自己干,并且自己開始干起來了。所以他們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大規模地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等等。[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他還是這么剛!
-
中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投資超七千億
-
中企接手后,這里將成歐陸最大油田
-
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新貢獻
-
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新實踐
-
回顧上半年三場主場外交 這一理念貫穿始終
-
英新首相對“一帶一路”非常熱情 外交部回應
-
烏克蘭新總統會中國企業團:簽100億美元初步清單
-
這張600多年的“中國名片” 習近平數次向世界展示
-
印尼尋求建立“一帶一路”專項基金
-
世行發布一帶一路研報:或助4000萬人脫貧
-
中國有個“假發之都”,非洲消費正逼近美國
-
東帝汶前總統盛贊一帶一路:美日歐總是反應遲緩
-
秘魯欲重啟兩洋鐵路:與中國合作將是“天作之合”
-
中方:他們說得不累,我們聽得都累
-
新西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有英媒試圖“劃清界限”
-
“美國必須對我們上點心,否則會輸給中國”
-
“德政府有大眾20%股份,中國政府沒投華為一股”
-
習近平會見葡萄牙等三國領導人,分別簽署雙邊合作文件
-
攜手奔向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
-
· 一帶一路 ·
-
孟加拉總理:印度,你是大國,不要擔心“一帶一路”
-
怎么當好“一帶一路”主力行?專訪中行行長劉連舸
-
州政府自行加入“一帶一路” ,澳總理驚了
-
甩開“中央”單干,澳這州加入一帶一路
-
“一帶一路”5歲了,真好!
-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電視臺給新疆主持人發感謝信 為什么?
-
當炸彈成為商機 阿富汗電商飛速發展
-
印尼80多歲老華僑當年年級第一 他聊了聊回國高考
-
“舌戰群儒”視頻5|張維為:價值觀念彼此尊重,這才是中國的行事之道
-
斯里蘭卡前大使:印度對中國的這個擔憂很可笑
-
中國為全球貢獻多少就業?僅一帶一路就超16萬
-
騎行18國抵北京,這是第一個騎摩托穿越絲綢之路的阿拉伯人
-
當一帶一路來到電影世界,中國的角色依然很重要
-
這個臺灣人連贊3遍大陸——非常強,非常強,非常強!
-
“太好吃了!”外國吃貨眼里的“一帶一路”
-
中巴經濟走廊安全嗎?觀網讀者:工業化推動世俗化
-
分頭行動!“第一夫人們”現身秀水街買買買
-
和習近平一起“走路”是什么體驗?馬云和他們來告訴你
-
萌娃正太已成少年,白俄羅斯“小王子”又圈粉
-
一帶一路上的中歐班列,究竟怎么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