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和我們在看問題時存在哲學層面的差異
2018年11月6日至7日,彭博創新經濟論壇在新加坡舉行。在“對話基辛格:全球格局——回顧過去50年、展望未來50年”環節中,彭博新聞社總編輯米思偉與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名譽主席亨利·基辛格進行了對話。[全文]
-
人類決策通常靠試錯,AI來試試?
在未來的人工智能世界里,人類經驗在機器眼中不過是一堆可以用自身內存處理的數據,從這一角度來說,人類意識又該如何定義呢?誰該為人工智能的行為負責呢?當人工智能犯下錯誤時,責任歸屬該如何劃定呢?[全文]
-
現代均勢必須包括“伙伴關系”,中美也不例外
在當前的情況下,中國必然會把潛在的敵手盡量遠拒于國門之外。中美兩國就是在這個空間內活動。兩國能否維持和平,要看雙方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能否保持克制,能否確保彼此之間的競爭只停留在政治和外交的層面上。[全文]
-
基辛格與布熱津斯基建議“烏克蘭中立”,俄羅斯get到了
像分屬共和黨與民主黨的亨利·基辛格與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這樣耀眼的政治家和外交思想家,在當代美國難以在找到。他們在過去幾十年的美國政治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長久的精神壽命更讓年輕的同行羨慕。鑒于兩人豐富的經驗,值得關注他們對美俄關系現狀的評價。[全文]
-
對話基辛格:特朗普當選與中美關系
11月17日,特朗普在紐約會見了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20日,基辛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位當選總統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一位,他非常有決斷力,正在從一個競選者轉變為戰略家”。本文是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與基辛格的對話錄,兩人重點談到了中美關系。[全文]
-
基辛格如此評價IS
伊斯蘭極端分子為何頻頻做出如此惡劣舉動?對世界格局會產生什么影響?基辛格在新書《世界秩序》中曾論述,當今世界的復雜程度超過冷戰時期,面臨著多種挑戰,最直接挑戰之一來自“伊斯蘭國”。他認為,美國應加強對極端分子的打擊力度,“我們不能讓那演變為另一場我們不知道如何結束的戰爭。”[全文]
-
共產主義和中國傳統,美國人都不懂
“美國從未和一個在國土面積、影響力和經濟實力方面與它相似,但國內秩序卻迥然不同的國家長期互動過。”習近平主席訪美在即,人們再次聚焦中美兩國關系。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表達了對中美關系的看法與展望。[全文]
-
西方秩序走向崩潰 中國重新回歸歷史周期
當今時代鍥而不舍,有時幾乎是不顧一切地追求一個世界秩序的概念。探尋世界新秩序需要我們首先了解那些基本上不為外界所知的社會。需要克服的神秘感是所有國家人民所共有的——如何將迥然不同的歷史和價值觀塑造成為一個共同的新秩序。[全文]
-
美方不能對中國“桌面握手,桌底踹腳”
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競爭很快就要開始了,共和黨候選人很有可能對奧巴馬與中方達成的任何協議都提出批評。如果哪個候選人批評他對中國讓步太多,你們不必太在意,競選期間的言論不代表共同立場。[全文]
-
李光耀生命的大悲劇是……
李光耀是一位偉人,他是一位親密的私人朋友,我認為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幸事之一。李光耀在國內的執政方法與美國目前的憲法理論的觀點不符,但即便是這樣,說句公道話,托馬斯-杰斐遜時代的民主就符合嗎?[全文]
-
美國因高估中國而對華焦慮
中國突然被推到如此高的世界中心平臺上,被各方賦予如此高的期待,許多人還未完全適應,中國人正在努力學會成為世界公民,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還需要時間。外界往往看不到這一點,甚至用對舊大國的眼光來審視中國。[全文]
-
奧巴馬訪華前,我給他把脈
奧巴馬上任時還很年輕,與其他一些經驗豐富的領導人相比可能稍顯不足。此次奧巴馬中國行很可能成為兩國關系的“分水嶺”,成為兩個國家、兩種體系真正致力于實現共同目標的新起點。[全文]
-
從反恐切入,中美關系能更進一步嗎
9月以來,美國外交機器全力開動,爭取建立一個新的反恐戰線。合作反恐也許將再次成為中美深化兩國關系的契機。然而,雙方如何在具體問題上形成共識,如何在其他方面達成妥協,并非易事。 [全文]
-
異見者不再沉默 西方秩序走向崩潰
長期以來,國際秩序幾乎完全是由西方定義的。如今,勉強默認西方秩序的國家不再選擇沉默。敘利亞內戰、阿富汗民主政權崩潰,美俄關系、中美關系的緊張顯示當今時代基礎的秩序概念處于危機之中。 [全文]
-
烏克蘭危機的四個合理結果
關于烏克蘭問題的公開討論全都談到了對抗。大家過多地把烏克蘭問題視作攤牌:烏克蘭究竟加入東方還是西方。俄羅斯和西方都沒有按照該原則行事,其中尤以烏克蘭各派為甚。每一方都使形勢雪上加霜。各方領導人應該回過頭來檢視結果,而不是爭相擺出各種姿態。[全文]
-
論中國
1962年十月的一個夜晚,毛澤東在中南海召見了他的政治軍事將領們……中國是一個傳奇的國家,她有幾千年延綿不斷的文化里蘊藏著豐富的戰略和治國之策。 其它國家,包括美國,都宣稱他們有著普世價值和政治制度。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一個能堅持多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