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應遵照共同的世貿規則,而不是美國標準
對比美國301調查和340億美元關稅里的產品清單可以發現,此次加征關稅的很多中國高科技產品在301調查里是沒有的。301調查其實是個幌子,美國真正的意圖是瞄準“中國制造2025”,遏制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中國制造2025”屬于中國內政,美國無權干涉。[全文]
-
“美國優先”政策將投資帶回美國了嗎?
特朗普實施稅收政策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希冀此舉能將美國的跨國企業在海外的高利潤產業吸引回美國,并以此支持美國本土的投資。然而,雖然有大量的國外利潤回流至美國,但它們并沒有流入實業,而是轉而流入了股市。 [全文]
-
中歐電信業可以雙贏,何必雙輸
歐盟其實去年10月就想調查華為中興,但無奈愛立信、諾基亞和西門子這些自己的電信設備廠商沒有興趣起訴。這次歐盟有了新規則,就自行立案,即“民不告,官也究”。而一位參加貿易投資對接會的專家表示,華為在英國建立了13個能力中心,并新增投資13億英鎊,解決700人就業。因此英國也反對對華為、中興搞“雙反”。[全文]
-
大力發展服務業?先發展制造業再說
有觀點認為,中國已是世界工廠,制造業規模已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現在的重點是提高三產比重,實現結構優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固然正確,但離開強大的現代制造業,很難實現并持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無一不是在建立了強大的、有世界競爭力的工業體系后逐步進入后工業社會,三產比重逐步上升。[全文]
-
是誰在拆默克爾的臺?
從法律層面上說,默克爾左右不了歐盟是否放棄反傾銷調查。雖然德國在歐盟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歐盟委員會更強調獨立而非受成員國利益的牽制,不會在貿易問題上讓德國一個國家說了算。其次,默克爾在做出表態后,能否頂得住國內的保護主義傾向也很難確定。所以中歐之間光伏產業的競爭在德國是相當集中的;而在德國經濟形勢不好、太陽能產品需求不振、產業補貼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德國光伏企業自然會認為無法承受來自中國的競爭。因此,德國光伏企業要打壓中國企業的意愿相當堅決。再次,默克爾的表態更多是一種緩和局勢的舉措,并不會制止歐盟將光伏問題工具化的傾向。歐盟既對中國有所求,又十分清楚中國看重光伏產業,所以一直力圖將這一糾紛變成籌碼,用于與中國在其他方面的談判。[全文]